胰髒癌(如何預防“癌王”胰髒癌?專家教你遠離高危險因子)

[葉加瀨太郎] 时间:2025-07-05 13:54:08 来源:才疏學淺網 作者:香港特别行政区 点击:120次
如何預防“癌王”胰髒癌?專家教你遠離高危險因子

圖/ingimage

Q 危險因子有哪些?

胰髒癌(如何預防“癌王”胰髒癌?專家教你遠離高危險因子)

胰髒癌的確切成因目前仍不明,許多研究文獻都指出,胰髒癌和糖尿病、高血糖有高度相關,顯示這個疾病可能與人體代謝能力異常相關。目前已知糖尿病、肥胖、吸煙、脂肪肝、遺傳,都是胰髒癌重要危險因子。另外,如長期飲酒而有慢性胰髒炎者,或胰髒內有水瘤者,罹患胰髒癌的危險也較高。

1.糖尿病:年過50歲 血糖飆高要留意

曾有研究指出,空腹血糖值與胰髒癌發生率高度相關,空腹血糖值每上升10,胰髒癌風險平均上升14%,糖友罹患胰髒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兩倍之多。肝病學術防治基金會提醒,年過50歲忽然血糖飆高、被診斷糖尿病的人,有可能是胰髒癌引起之代謝異常,應加倍留意,詳細檢查。

2.肥胖:BMI超過30最危險

身體質量指數(BMI)超過30者,較BMI小於23者,罹癌風險增加70%;BMI超過25且運動不足者,胰髒癌風險也提高。

3.抽煙:四分之一胰髒癌與煙有關

抽煙者罹患胰髒癌的機率增加超過50%,推估高達四分之一的胰髒癌由抽煙引起。

4.脂肪肝:罹癌機率倍增

根據健保資料所進行的研究則證實,有脂肪肝的病人,罹患胰髒癌的風險會增加2.63倍;普通胰髒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11至12個月,但若是有脂肪肝又罹患胰髒癌的病人,平均存活時間僅5到6個月,幾乎隻有一半。

5.基因遺傳:合並抽煙風險更高

中研院研究發現,超過94%的胰髒癌病人會出現KRAS基因異變,該基因突變將引起細胞分裂異常,進而生成癌細胞及腫瘤。遺傳基因導致的罹癌風險可高達一般人的30至40倍,若合並抽煙,風險更高達100倍。

另有研究指出,家族中有一位直係親屬罹患胰髒癌,家族中其他成員罹患胰髒癌風險就高出一般人4.6倍;若有兩位直係親屬有胰髒癌,家族中其他成員有的風險則高出6.4倍;若有3位直係親屬有胰髒癌,其他家人風險更高出一般人32倍。

Q 可能有哪些症狀?

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田鬱文說,據統計,六成胰髒患者腫瘤長在胰髒頭部,如壓迫膽管時,會造成患者出現背痛、胃部刺痛、黃疸等症狀。

“體重大量減輕也得當心!”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、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王正旭說,多數胰髒癌患者初期就會出現體重減輕,主要是腫瘤會分泌物質改變病人代謝與營養,來壯大腫瘤成長。他也呼籲民眾若常出現上背痛、腹痛,或皮膚眼球蠟黃、體重減輕情況,都有可能是胰髒癌的前兆,勿掉以輕心。

Q 如何遠離胰髒癌?

雖然遺傳無法改變,還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和飲食來遠離胰髒癌。最重要的除了戒煙、少喝酒,也要注意預防肥胖、糖尿病、脂肪肝等代謝相關疾病的飲食方針。

健康署建議,遠離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,飲食上可謹記“三低一高”口訣,選擇低油、低糖、低鹽、高纖的天然食物。實際作法包括以多選擇以蒸、煮、涼拌、鹵、燙方式烹調的食物;吃肉時先去皮、少使用醬料、避免高鹽食物、減少攝取含糖飲料及甜食。

另外,最好維持每周五天,每天30分鍾的運動,有助提高代謝率、維持理想體重、減少胰島素阻抗,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。

Q 為什麽難發現?

王正旭表示,胰髒癌難發現,主要是因為胰髒深藏在胃的後方、不易檢查,異狀常被忽略,使胰髒癌發現時都多為晚期;加上患者多數年紀較長,身體狀況較差,連帶使治療過程受到影響,患者從確診到死亡通常不到一年。

王正旭說,他今年暑假前才收治一名年約60歲的女企業家,一來就說胃不舒服、腹部絞痛且皮膚變黃,經抽血後發現有黃疸現象,總膽色素3mg/dL超標(正常值應在1.8mg/dL以下)、肝功能指數也過高,進一步檢查發現已是胰髒癌晚期,且癌細胞已轉移,無法開刀也不建議化療,僅能以止痛藥物等支持性療法加上安寧陪伴,走完最後一程。

Q 做什麽檢測可及早發現?

胰髒癌不好發現,透過抽血或照超音波的效果都不好,可透過電腦斷層(CT)、核磁共振(MRI)攝影等方式檢查胰髒癌。但田鬱文說,胰髒癌發生率不算高,目前並不建議民眾將CT、MRI當做常規篩檢,但如是遺傳基因與家族病史者的高危險群,則建議定期做影像檢查,才能及早發現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(责任编辑:广安市)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